洪子诚(1939―),揭阳榕城人。先后在揭阳真理中学,真理中学揭阳第一中学念书,195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从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中文系当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受聘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文学课主讲教师。1991年10月至1993年9月,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为教养学部本科生和地域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生讲授中文、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等课程。
洪子诚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新诗的问题。大学二年级时,与同学谢冤、刘登翰、孙玉石、孙绍振等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刊物《诗刊》的倡议下,集体编写了《中国新诗发展概况》,于1959年6月号起在《诗刊》上连载。60年代前期,与周倜合作,用“子傥”的笔名,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杂文几十篇。
“文革”结束后,参加当时尚是新的学科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建设;与同事一起在北大中文系建立当代文学研究室,开始讲授中国文学的课程,与张钟等合作编写《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的教材。这个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6年出修订版。是“文革”后最早出版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之一。被评为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教材。后来参加编写的教材还有《中国当代文学》(中央电大中文系用书)、《中国文学(当代部分)》。此后,继续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新诗的研究,在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研究的论文40余篇。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和《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刘登翰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等。《中国当代新诗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当代诗歌发展史的著作。这些著作,被北京大学列入大学文科指导书目,并收入《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另外,他还与谢冤合作,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等教学和研究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