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希(1906―1991),男,汉族,揭阳榕城人。南洋中国画的传播人和奠基者,被誉为“东方毕加索”、新加坡画坛巨擘。
陈文希出生于渔湖白宫村,自幼喜爱美术,中学毕业后,他不顾叔父的反对,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后转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1933年,学成回乡任教并组织春阳画社,后任教于汕头多所学校,曾先后在汕头、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举行个展。1937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二次全国美展中,他的水墨画和油画作品受到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赏识和赞扬。当时,徐悲鸿致函陈文希,盛赏“大作魄力雄厚,戛戛独造”,“足下今日所造,已无敌于中国,岂可量哉!”同年,他的作品被英国伦敦画室杂志选刊,被列为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48年,陈文希定居新加坡,任教于新加坡华侨中学、南洋美专,期间游历东南亚各地,收集画材,其中又以巴利岛和爪哇的民土风情,让他灵感充沛。1968年从新加坡教育界退休后,陈文希全心全力从事创作,曾在台湾、马亚西亚、日本、澳大利来、纽西兰、香港等地举办过30余次个展,出版个人画集8册。
陈文希精通传统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油画,善绘花卉及动物,立足传统绘画之根源,吸收西洋绘画之精髓,作品构图、着色均有独特个性和创见,他力避单纯的形似,追求“构图、形象与精神,画作整体的内聚力和美”,表现出时代气派,并以中西结合画风,奠定了他在国际艺坛上的重要地位,成为融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陈文希的一生是辛勤探索的一生,是富于创造性的一生。他可贵的探索精神与丰硕的创造成果,不仅在新加坡、在中国、在整个华人世界有巨大影响,在世界艺坛,更是占有不可抹煞的地位。陈文希在1964年获得新加坡总统尤索夫授予的公共服务勋章;1975年,新加坡大学特别授予他“名誉博士”荣衔,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画家;1980年获得台湾历史博物馆颁发金章;1987年获得亚细安文化及传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