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如洋(1755~1794),清代官吏、诗人。字润民,号云壑,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祖籍安徽休文章,工诗。有《葆冲书屋诗集》。
世代闻书香据《休宁西门汪氏族谱》记载,汪如洋的西门汪氏老祖宗汪接是宋代的一名进士,曾在江苏昆山任县令。高祖汪文桂寓居浙江桐乡,清康熙年间由府学贡生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与二叔祖汪文梓(汪森)、三叔祖汪文柏同时以家富藏书而闻名,世称“汪氏三子”。父亲汪孟鋗是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进士,曾在吏部当六品小京官,后在浙江秀水(今嘉兴)定居。哥哥汪如藻是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最高官位是督办一方仓储粮运的四品山东粮道。另据《休宁碎事》卷六记载,汪如洋还有一个堂姑名叫汪亮,字映辉,自号采芝山人,是一位聪颖好学、能诗善画的才女。清代刊行的《国朝画征续录》有她的小传。汪如洋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慧,后天勤奋,年纪轻轻就夺得天下第一,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祖孙皆二元汪如洋不仅父亲一脉是名门望族,而且母亲一系也是富贵门第。他的外祖父名叫金甡,字雨叔,号海住,是《清史稿》留名的浙江名士,更是状元出身的皇帝身边的侍讲学士。他以80高龄寿终正寝,更以不惑之年连中乾隆七年(1742)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而名噪一时。无独有偶,38年之后,他的嫡亲外孙汪如洋,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会试、殿试中,又连夺两个第一,戴上“会元”、“状元”桂冠,令人羡慕不已。中国科举史上,曾有13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夺解元、会元、状元“三元”,但外祖父与亲外孙在同一朝代连中“二元”的却绝无仅有,一时成为科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