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心(1590—1656),字孝仲,号湛虚,晚号晦臣,自号云隐居士,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历任知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兵部尚书等职。当甲申之变时,曾千里奔走以避战乱,岁余始还里。入清后不仕。晚年闭户注易,究极性命之旨,与孙奇逢先生往复商榷,逍遥泉石,自号云隐居士。
生平雅重,气节沉毅,能断大事。事亲孝,家法严,谨视子弟才质,使各有所成立。镜心第五子张溍顺治年间曾经进士及第,授为庶常。镜心博学多才,通易,工诗,才堪大任。抚粤数年,颇多建树,惜乎用之不终也。有《易经增注》、《云隐堂集》、《驭交纪》等书传世,分别反映了其在易学、诗文、吏治方面的学问与才干。
进士及第后,初授萧县知县,调定远,再调泰兴。知泰兴县时,值岁饥,赋无办,镜心措处捐助,代民完一岁糟粮,全活无算。以治行卓异擢礼科给事中,转右给事中,主江西乡试,称得人。拜吏科都给事中。为给事时,当明崇祯年间,内外交讧,军国积弊,臣下锢习不可究诘,而天子求治过急,政尚操切,佥人窥伺意旨,附会以作威福,而正人旅进旅退,不能进其谋国之忠。镜心首陈七要,继陈十二事,大约请上静正自治,推诚驭下,尤当爱惜人才,勿以一眚而弃。侃侃万言,皆切中时宜,当国者抚卷叹息,至拟之魏徵十渐也。
掌大计时,阁臣温体仁有所属意,镜心阳为不喻,曰吾不能代执政报私怨。以此忤阁臣意。赖镜心素持正,为上所信,不能间也。会流寇猖獗,镜心上疏,奏请出御史吴阿衡于狱,举范景文知兵有边才,并请兵授左良玉以张河北之势。未几,范景文以阁臣殉国,而吴阿衡也以蓟辽死事,世益称张镜心之知人。晋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都督两广军务,荡寇平乱,攘外安内,颇多建树。辑《驭交纪》二十二卷以进,天子以为然,敕张镜心便宜行事。在粤五年,恩威并用,智勇兼施,凡所以为地方经久计者,无不尽其力。以战功赐金绮,召入为兵部左侍郎,升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军务。以父母春秋高,乞归养,许之。连遭内外艰。值明清易代,遂不仕。
张镜心与明末清初两朝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王铎为同榜进士兼好友。王铎于顺治九年卒,谥文安,张镜心为其作《安公神道碑铭》。
晚年常与理学大师孙奇逢探讨身心性命之学,并为孙奇逢所著之《夏峰先生集》作序。
甲申之变殉国诸臣,多为镜心生平故交,感怀旧忠,作前后九哀诗以吊之。
入清后不仕,居林下十余年,与畿南三才子申涵光、张盖、殷岳等河朔诗派诗人多有往来酬唱。申涵光《谒张尚书湛虚先生》诗曰结茅飞鸟上,秋色满悬壶;白发增幽事,黄冠屈壮图;琴樽山月好,风雨老臣孤;莫讶披云至,浮名此地无。张盖《九日同殷宗山登悬壶访张湛虚先生》诗曰白云红树绕山秋,共上悬壶坐石楼;九日茱萸留故事,万方烽火送新愁;休思雁足传书信,且插花枝照酒瓯;明日醉醒成两散,断猿孤月助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