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硕1929年生于兖州,1949年考入山东大学师从冯沅君教授,毕业后,成为冯沅君的助教。袁世硕研究元明清文学,继承了冯沅君的治学方法和谨学态度,他注重从基本的训释古义、稽考史实做起,力求掌握最充分、最详实的文献资料,通过审慎的分析,搞清与所要解释、评论的文学作品有关的历史事实。他通过慎实的分析论断,认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代末年,认为《水浒传》绝不可能是出自武定府郭勋或其门下士之手笔,武定府只是这部小说的最早刊行者。袁世硕为了弄清清初轰动一时而名著文学史册的历史剧《桃花扇》的创作起因及其社会意义,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广泛地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编写了极具史学价值的《孔尚任年谱》,比较详细地展示了孔尚任一生的行迹,着重考察了与创作《桃花扇》有关系的一些人物,其中的许多史实是以往的研究所不曾涉及的。此后各家出版的多部《中国文学史》都曾援引其中提供的资料作为评论《桃花扇》的立论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曲艺卷”、“中国文学卷”均于孔尚任条目后将此书列作“重要参考书目。”
袁世硕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元、明、清的小说、戏曲、诗歌均有论及,他对明清时代几部小说名著有独到精辟的分析和见解。但他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却倾注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山东作家研究上,积极倡导本省的同行们共同研究王士 、宋琬、李开先、田雯、卢见曾等山东古代的文学大家。袁世硕从70年代末着手研究蒲松龄的著作,除广泛发掘有关文献资料外,他还多次去蒲松龄的故乡淄川探访,到国内多所图书馆查阅图书,并东渡日本阅读了东京庆应大学的“聊斋关系文库”的文献图籍,搜集到了许多种以往研究者未曾发现的珍贵资料,完成了两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一是对蒲松龄一生的行迹、交游、著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揭示出许多后世罕知的事情,基本上搞清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和若干情况;二是对《聊斋志异》的几种早期抄本和传世不广的早期刊本,作了较为详实具体的考察,基本上搞清了它们各自的年代、篇章存佚、抄主情况,以及与作者原稿(不仅存半部)相比较在内容、文字上的差异程度。袁世硕的这些研究成果辑成《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于1988由齐鲁书社会出版后,在国内外同行专家中获得赞誉,国内的《文学遗产》、《文史哲》、上海《社会科学》等几家刊物,日本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动态》和《东方》书评杂志以及美国的《亚洲学会学报》均发表了长篇书评,称他的研究是“填补了以往研究的很多空白或者不够详实的地方……”,是蒲松龄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袁世硕一生研究成果颇丰,主编或合编专著5部,编辑文集3种,撰写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还是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出版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载入《世界名人录》。
袁世硕
[近现代] 公元19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