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圣麟(1905.11.29-2002.3.26)
杭州人,著名原子物理学家,教育家。
生于杭州,幼年随父母避战乱于浙江天台,就读于当地私塾。1916年回杭州,入正规小学读书。三年后进入之江大学附中学习。1923年被保送免试进入之江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28年任教于苏州萃英中学。1929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任岭南大学物理系讲师。1933年被岭南大学选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在著名的质谱计专家A. J. Dempster指导下从事高频火花离子质谱分析研究,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课程和博士论文。1935年7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不久就离美归国,回到岭南大学物理系,被聘为副教授。负责建立电子学实验室,抗战爆发后,任代理系主任。1939年初到昆明,任刚从上海迁来的同济大学兼职教授,讲授物理学课程。不久到北平,任燕京大学副教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燕园,-离开燕京大学。1942年,任教于辅仁大学数理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燕京大学任教授,1946年起兼任物理系主任,1950年至1951年兼任工学院院长,1951年至1952年兼任副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直至1982年。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科技委员、北京市政协第五届委员、《物理通报》编委、《物理基础知识丛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的编委兼原子物理学分支学科主编。
褚圣麟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离子分析、宇宙线和粒子物理、X射线晶体结构、大气电现象以及磁学等多个方面,是我国最早立足国内开展宇宙线实践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褚圣麟从事高等院校物理学教育事业50余年,对我国物理学人才的培养、物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对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原子核物理学导论》、《原子物理学》、《铁磁学》(与人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