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彝

[清] 林则徐次子 公元1824年-公元1878年

林聪彝(1824-1878年),号听孙,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林则徐次子。早年"有经世之志",曾辑《先儒格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林则徐谪戍伊犁,林聪彝和弟林拱枢随侍,写成《西行日记》。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带病从福州赴文本,林聪彝随行。不幸林则徐病逝广东普宁,林聪彝扶柩回福州。

三年守制期满,林聪彝偕弟林拱枢应召入京,林聪彝以郡庠生,赏举人、补内阁中书。不久,被两江总督怡良挽留,办理团练兼赈抚事宜,升员外郎。同治元年(1862年),由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特授浙江衢州知府,充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因功劳卓著,提升道员,署浙江按察使。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太平军攻占福建漳州,进兵龙岩,臬司道府要员相继被杀,震动全闽。左宗棠急命清军救援。林聪彝献计由海路进兵,被左宗棠采纳。不到10天,清兵抵达福州,大批援军也陆续到达。次年五月,李世贤军队终于退出漳州。同治七年(1868年),林聪彝署杭嘉湖道,督修海塘,与民同甘共苦,前后5年,修建不少水利工程。因成绩显著,加品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林聪彝因病回福州。

光绪三年(1877年),浙江巡抚梅启照请林聪彝再出。刚好福州连年发生大水灾,上司获准疏浚河道,林聪彝被挽留在福州负责治水。他不辞辛劳,日夜奔走于江岸河边,终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病逝家中,享年55岁。

林聪彝故居位于宫巷24号,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占南京。明朝皇族、唐王朱聿键入闽,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改福州为购置居住。故居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门头房在正座东侧,临街十扇大门。大门进去便是轿房,轿房墙面顶上有精美的泥塑雕像,木构架斗拱、雀替、悬钟等雕刻精细。入石框门便是第一进,门前有天井,三面环廊,南面照壁上有精美的灰塑独角兽"獬",制作精良,是明代大理寺公堂的标志。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皆为三间排,进深七柱。第四进倒朝三间排。各进之间都隔以高墙,过道用覆龟亭以遮雨。每进都有小门通向东侧花厅。花厅第一进为住房,木构,梁柱较大,做工细腻,屋前有悬钟,内有雕花,颇为雅致,其中穿插一个佛手型柱头,令人稀奇。第二进为假山、鱼池、大榕树、花坛、亭台楼阁等,第三进亦为住房。整体建筑高大气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居保存较完整。1991年10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2005年5月公布为省及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关系

爷爷
林宾日 (17491827)民族英雄林则徐之父
父亲
林则徐 (17851850)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女儿
女婿
沈琬庆 (18691926)沈葆桢第七子
兄弟
林拱枢 (18271880)林则徐第三子
侄子
侄孙
林步随 (1872~?)晚清最末一代翰林
姊妹
林普晴 (18211873)林则徐的女儿、沈葆桢的夫人
丈夫
沈葆桢 (18201879)晚清八大名臣
外甥
丈夫
母亲
郑淑卿 (17891847)林则徐的夫人
叔伯
林霈霖 (17961839)林则徐四弟
姑妈
姑父

同年(公元1824年)出生的名人

蒋临照 (18241869)山东省德州市庆云
刘岳昭 (1824188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孙元度 (18241856)海南省乐东
周恒祺 (18241894)清朝大臣 湖北省武汉黄陂区
钱鼎铭 (18241875)江苏省苏州太仓

同年(公元1878年)去世的名人

王振纲 (18081878)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
郑元善 (17991878)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刘绎 (17961878)白鹭洲书院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刘典 (18181878)湘军统领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熊少牧 (17951878)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隆观易 (18391878)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林姓]名人

鼓楼区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