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叔阳

[近现代]

韩叔阳(生卒年不详),字进甫。高淳人。明官吏。少时聪慧有大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任浦江知县。后历官严州知州、湖广副使。叔阳识性明悟,疾恶如仇。任浦江知县时,因致力于肃清官弊,遏制奸诈,浦江人民曾立祠纪念他。在任严州知州期间,他又以断案如神而著称。他仕官在外,不忘故里,曾回乡置办义田,筹建义仓,赈济贫困,做过许多有益于乡民的事。

韩邦宪(1541~1575),字子成。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生,叔阳长子。明官吏。少有“神童”之称。12岁补博士弟子员,选入国子监读书;17岁中举,18岁成进士。先后任屯田主事、虞衡员外郎、衢州(今浙江衢县)知府。韩邦宪在父母相继去世,回家服丧期间,曾参与本县田亩丈量工作。当时,官田土质贫瘠,收获有限,赋税相对加重。他带头要求给自家私田加税,分摊官田部分粮赋,以减轻佃户负担。为保太湖流域免受水患,明正德年间加高东坝3丈,使高淳境内水位抬高,全县沉田10万多亩,但粮赋、力役、里甲费长期不减,每年负担“虚粮”8500多石。他对此很感不平,分别向臬台、藩台呈文报告情况,并撰写《广通镇坝考》,呼呈社会各界对东坝上游的灾民予以同情。他任衢州知府期间,注意查询民间疾苦,提出“明大义、勤职守、实节省、复成法、议赋役、讲实政、广储蓄、修武备”等八点主张,并一一付诸实施。还组织清查孔庙田产,拿出自己的俸银救济贫苦书生;研究确定赋役规章,革除织造舞弊;创办盐行。万历三年(1575年),衢州遭大旱,灾情十分严重,邦宪不顾重病在身,亲自书写文告,开仓放粮救灾。去世后,衢州人民为他铸铜像一尊,立在常怀祠,永志怀念。

韩仲雍(生卒年不详),字璧哉,叔阳之孙。明官吏。少年好学上进,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初供职吏部,后任顺天(京师)乡试主考、户部主事、九江关官。其间,他 收税宦官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的行为,每年为国库增加收入“七千万两”,擢升贵州按察使提举检事。约于万历三十九年,调任福州副使兼巡海道,受命负责福建沿海海防。当时,被戚继光基本扫平的倭寇死灰复燃。他到任后,立即建立水师标。水师标全由从云南、贵州一带因起义和-失败而逃至的苗族勇士组成,战斗力很强。一日,骚扰今台湾省基隆市一带的倭寇发生火并。有一叫明石道友的日本武士带一批倭寇前来投靠。韩仲雍信任他们,宰牛置酒款待。明石道友等被他的为人和豪气所折服,不仅不再骚扰中国百姓,还成了水师标的内应。以后,水师标因得明石道友的密报,部署周密,苗族勇士奋勇杀敌,将出没于东沙群岛的倭寇全部歼灭。自此,倭寇闻水师标即丧胆,不敢轻易骚扰福建沿海。韩仲雍一生陶铸风雅,潇洒多才,著有《在鲁堂集》。

同姓名人

高淳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