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1873~1973)
周凤,女,广东海丰人。少时因家贫卖身为婢。17岁嫁给大地主彭辛为妾后,仍参加家务劳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丈夫去世,遂负起教养子女之责。
民国11年(1922)6月,次子彭湃发动海丰农民成立全国最早的农会组织,遭地主豪绅攻击,周也忧心忡忡。但在儿子启发教育下,她的思想开始转变。是年11月,她欣然赞同彭湃当众焚烧自家田契,将土地全部归还农民耕种,并拿出家中钱财作为农-动活动经费。民国12年8月,周得知农会干部杨其珊等25人被捕入狱后受饥挨饿,便支持二媳妇每天给他们捎去米粮、咸菜等物,直到12月杨等获释出狱。民国14年2月,周恩来、彭湃率东征军到达海丰,她积极参加了宣传活动。同年6月东征军回师广州,她家住房为军阀陈炯明部拆掉,东西被抢。民国17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她家重建的房屋又遭烧毁,家产被充公,全家30几口流离四散。年近六旬的周凤带着三儿媳和孙子,隐名埋姓-澳门,靠糊火柴盒,割柴草度日。此期间其长子、长孙、二儿媳等先后被敌人杀害。在重重苦难和悲痛之中,她仍热情接待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提供食宿,掩护他们的活动。民国18年8月,彭湃牺牲后,她被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接到上海。民国19年,为寻找失散的彭湃遗孤仕禄,她只身返回澳门,被敌人发现抓捕,引渡到广州-了4个多月。后经中共地下组织和友人营救出狱。民国22年,三儿子在战斗中牺牲,儿媳杨华悲痛欲绝,周劝慰她“革命要用血换来,还要保存自己,把孩子养大。”民国23年,因叛徒告密,她与杨华相继被捕。无论敌人怎样逼供,她都矢口不招,敌人无法只好释放她们。这时彭仕禄也在去福建根据地途中被捕。她设法取得友人帮助将其营救出狱。
建国后,她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1951年国庆节,随南方老根据地代表团赴京观礼,1956年出席全国烈军属代表大会,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和合影留念。连续当选为第一至五届海丰县人大代表和海丰县人民政府委员。
她极关心家乡建设。海丰修建公平大水库时,86岁高龄的周凤7次到工地慰问,还送去自家收获的600斤蕃薯给民工。1961年,为使银瓶矿场一处藏量丰富的矿源得以开采,她毅然决定迁移彭家祖坟。
在1966年5月开始的“文革”中,她受破孩,被软禁7个多月。1967年底,周凤被省民政厅接到广州居住。197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