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性之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中状元后,授平江军节度判官。历知赣州,建宁府。端平元年(1234),召为吏部侍郎,入对,言“陛下大开言路,以通壅蔽,心苟爱君,谁不欲言,言不切直,何能感动?譬如积水,久壅一洪,其势必盛,其声必激。故言者多则易于取厌,言之激则难于乐受。若少有乐受,动于词色,则馋谄乘间,或不自知矣。”又言“愿陛下明诏百辟,涤去旧污,一以清白相师。权之所在,势所必趋。为君者不以尧、舜自期,则无善治;告君者不陈尧、舜之道,则无远猷。”被擢为左谏议大夫。当时,朝内大臣互相诋毁,郑性之建议借鉴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分辨是非公正处理。对言辞过激者,只要是事实,即使是沽名钓誉,也要虚心纳谏。这样,天下必能大治,过激之言辞也会自平。
郑性之以敢谏直言名重朝野,官至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致仕。宝祐二年(1254),病逝于家,享年82岁。谥文定。
郑性之治郡去害就利,推崇教化。处理父子骨肉之间争讼时,每每循循善诱。为政不事刑威,而立朝又能无所附骥。
著有《端平奏议》及与陈均-的《宋编年备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