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原副厅长颜顺孝,男,1941年7月生,合阳县洽川镇王村人,中共党员。1951年9月至1954年7月在王村小学读书(未上三年级);1954年9月至1956年7月宋家庄完小读书;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坊镇初中学习;1959年9月至1962年7月合阳中学(高中)学习;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在王村小学任民办老师;1963年9月至1968年10月在新疆军区兵团农学院水利系学习;1968年10月至1969年11月留校(兵团农学院)工作一年;1969年12月至1975年5月在新疆兵团政治部干部部工作,当干事;1975年6月至1981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当秘书;1981年6月至1983年11月在新疆劳动人事厅当干事,任副处长;1983年12月至1990年10月在新疆科技干部局任处长、副局长;1990年11月至1995年10月在新疆机构编制委员会任专职副主任;1995年11月至2002年2月在新疆人事厅任副厅长。2002年2月退休。
颜顺孝同志是合阳大地普通农民的儿子,从上初中高中到大学,家里很穷,经济困难,都享受国家助学金。在党和老师的培养下,顺利成长,节节进步。13岁入队,14岁入团,24岁入党,在校一直是优秀学生。文革年代,他不参加造反,不搞打、砸、抢活动,保护了四名老师和一名院领导,抢救、服侍了一名院领导和一名被打成重伤致残的对立派同学,因此落下个老保的名子,直叫到现在。
他在兵团审干办公室工作时,连续三年正月出去,腊月回来,跑遍全国各地。在吕梁山区、狼牙山区、沂蒙山区……,为这些穷乡僻壤的一个老同志的问题,竟返复几次,住几个月。他不怕困难,认真工作,终于把几个老同志的历史问题,查得清清楚楚,水落石出,使组织及时给这些老同志做出了正确结论,早早得到了解放,恢复安排了工作。因此他也受到兵团干部部的表彰,评为优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稳定新疆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的好政策,他为这些政策的制定和 ,做了许多基础工作。在他分管的工作上,他尽职尽责。每年分配几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引进内地上千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为这些人才的合理配制、使用和安排,他倡导召开一年一度的政策协调座谈会、四年一开的选拔到基层工作优秀大学生表彰会,这些举措,都为经济建设服务起了较好的作用。因此,他多次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国家教委和人事部门领导的多次表彰和表扬。
编著人才学,为选才用人提供古今名言实例。他在大学虽学水利,但命运安排他从政,一直搞组织人事工作。加之他从小好文史,又有条件有机会研究古今用人之道。从参加工作他就博览文史,收集摘抄用人方面的名语名诗和实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了《用人之道》(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古代用人诗话评析》(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专著,社会影响较大,反映较好。且在中国人事报上连载多次。他写诗填词发表百余篇,内容丰富,意在豪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因中苏边界紧张,苏有入侵新疆之意,他万分愤怒,写了《兵出阳关》一剧,赞扬十九世纪左宗棠收复新疆、抗击沙俄的英雄事迹,激励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抗击苏霸。正在排演,却因当时某种政治原因未能上幕。
关心爱护家乡在新疆的人才。他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每年都有一批合阳籍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求去新疆工作,还有一部分在新疆服役的军人,专业干部和退伍战士,要求留疆工作,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推辞,不论有多大困难,他和夫人总是设法帮助解决。求人找人安排他们的工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他们感动地说“在边疆我们也有一个温暖的家”。逢年过节,他们都喊着说“我们回家过年喽!”高兴异常,通宵达旦地玩乐。前前后后十九年里在他手里安排在新疆工作的合阳籍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少说也有一、二百人,如今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提到他俩,他们总是称“老爷子,老娘,怎么,怎么的……”。[---分页---]关心家乡教育,扶持英才,为家乡教育事业尽其心力。洽川中学盖教学楼,资金短缺,他同镇上 书记乔建国镇长张建平五上西安筹款36万元,盖楼时他和夫人捐款5仟元,还动员亲属子女,在疆工作的洽川人捐物上万元,并为母校合阳中学85周年校庆捐款3仟元。他平生的心愿,就是家乡多出人才,多出英才。尤其是为秀美天柱山,创建洽川史艺碑廊,他同夫人、子女累计捐献投资8万余元,这些使他圆了自己扶助家乡人才和支持家乡建设的心愿。
开发秀美天柱山是颜顺孝退休后老有所为,震惊洽川合阳的大业。天柱山自古为合阳胜境,洽川名山,却毁于文革年代。重修天柱山村民愿望强烈,他也久存此愿。正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写的诗中就有“旅游胜地,谁再重建,我有此心,袖清无钱”。他退休回归故里,同夫人谢青珍和村中李振虎、李民生、王民保、季恒才四位退休居家的少年同学,一起倡导组织村民村干重新秀美天柱山。他们把自己的钱掬着,把时间熬着,把老命交着,一上山就干了两年半,硬是凭着愚公、雷锋、张思德移山、奉献、服务的精神,把山重建起来,秀美起来,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使天柱山恢复了原貌,风光再现。且有创新发展。他说“把山秀美成现在这个程度,也只是工程才开了头,后边的路正长着呢!任务还重着呢!”可见他平素工作的实劲、韧劲。他决心把天柱山建成一座教育为本的文化山,松柏绣边的花果山,景观迷人的观景山。以先进文化和传统有益文化,低制封建迷信活动。以花果山带动周边沟坡,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秀美后的天柱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今已成为合阳旅游的一个新景点。他还表示在他有生之年更要为家乡多干些好事、益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