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洛

[近现代] 公元1892年-公元1955年

吴承洛

字涧东,浦城古楼乡洋溪尾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民国元年(1912年),浦城西山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后考取清华大学。民国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理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任中国工程学会副会长,并与陈裕光、侯德榜等留美同学商议组织中国化学会,为中国化学学会创始人之一。

民国9年,吴承洛回国,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次年起,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主任及代理校长。民国17年,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任简任技正,不久转任工商部工业司建设科科长技正、实业部简任技正。当时度量衡制度混乱,他制定“一二三”市用制,即1公升等于1市升,1公斤等于2市斤,1公尺等于3市尺,为度量衡创立新的统一规则。同时著有《中国度量衡史》、《全国度量衡划一概况》等书。民国21年4月,任中央工业试业所所长。8月,中国化学会成立,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年会书记。9月,任中国度量衡局局长。民国23年,创办《化学》杂志(1952年改名《化学通报》月刊)。8月,中国化学会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他为会议主席,主持对化学仪器设备、化学工程名词及化学术语等进行讨论、决议,并负责主持编定工作。民国25年,他创办《化学通讯》半月刊。民国26年后,历任化学会总干事、副会长、会长职务。中国化学会成立不久,成立国防化学委员会,吴承洛任委员长,主持研制防毒面具和对烟幕、毒气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退往重庆,吴承洛任经济部工业司司长,经济部技术厅简任技正、技监,负责工厂迁川事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次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民国36年2月,任国民政府商标局局长。

1949年冬,担任国家财经委员会中央技术管理局度量衡处处长、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试验所工程师、中国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备组负责人、全国科普工业宣传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5月,中国化学会在北京召开化学名词研究委员会会议,承洛为会议主席。7月,在中央文教委员会下设立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承洛被聘为化学名词小组成员,参与对《化学名词原则》重新修订,改称《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于9月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通过施行。1951年8月,中国化学会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同年,开始筹备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承洛担任筹备组负责人。

1955年3月21日,吴承洛因患癌症去世。遗著还有《应用电化工业》、《化学工程》、《酿造》、《中国实业通志》、《三十来之中国工程》、《中国科学史》、《菲律宾工商考察记》等。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施树模 (18921954)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
钟日柱 (18921937)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石磊 (18921951)福建省宁德市蕉城
潘玉球 (18921978)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钟日住 (18921937)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同年(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

林慈金 (19161955)福建省宁德市蕉城
林永中 (19171955)福建省宁德市福鼎
吴清招 (19371955)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
艾鸿法 (19261955)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叶森 (18971955)福建省宁德市寿宁
陈绍源 (18881955)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

[吴姓]名人

浦城县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