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是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王凝之并非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无比。在黄长睿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王凝之何许人?且看《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中的一条记载。
(26)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②?”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③;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夫人是何许人?她便是大名鼎鼎的谢道韫。太傅为谁?便是有晋一朝名声最为响亮的谢安。封、胡、遏、末是哪些人?但只一个“遏”,便名震青史,便是淝水之战的统帅谢玄!这里面还有个响亮的名字。逸少。如果晋代只留下两个名字,我想除了谢安之外,便只会有一个人了王羲之。
有人说,中国没有贵族。这句话说的是现代的中国。循之古代,中国贵族之渊源,那可比欧洲古老多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贵族,便是晋朝的“王谢”二家。就是现在,从历史的记载中,仍能想见统领文坛仕途如许多年的两族是多么的荣光。
先不说谢家,单说王家。晋朝两大宰相,王导谢安,王羲之是王旷的儿子,王导的侄子,而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天下公子之贵,只怕无过于此的吧?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造反,兵临会稽城下,王凝之不出兵也不设备,白天在道室祷告。官署请求出兵,凝之说我已经向大仙请示,借了数万鬼兵驻守各个要塞,不用担心反贼。十一月甲寅,孙恩陷会稽,被杀,其子女全部遇难。
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听说反贼已经杀到城下,镇定自若,命令婢女抬着自己的轿子,在家门外自己亲自用刀杀掉几个贼兵,后被俘。
才女娇妻
若仅此一点,王凝之并不能称得上幸福,但他娶的,却是号称才女之最的谢道韫。所谓“咏絮之才”,便是说的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诉出了多少风流蕴藉?叹杀了多少才子佳人?但与她举案齐眉的,却是王凝之。
于是这个王凝之,便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人,出生于最有名的世家,有个最有名的老爹,还娶了个最有名的老婆,恰好,还生长在最有名的那个风流时代。而《世说新语》这部著名的志人之书,也由此有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身后之名,到今天依然闪烁着。他若不幸福,还有谁是幸福的?有人会说,这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篇》的记载,说的是王凝之的坏话,是说谢道韫很瞧不上王凝之,在谢安面前说他的坏话呢!不错,“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是说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王凝之这样差劲的人,的确是“大薄凝之”,但细读这八个字,所蕴含的究竟是厌恶之情,还是小儿女那娇嗔之意味?谢道韫是恨不得杀了王凝之呢,还是仅仅只是若有憾焉?我想是后者而非前者。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有着诉不尽的娇媚缠绵之意,跟厌恶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夫妇相守
王凝之并非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无比。不过,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虽然政治上很失败,但书法却得到父亲指授,工草隶,颇有可观之处。黄长睿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还记载王凝之善“草隶”。
他的诗文,说不上佳,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中,更是毫无出色。譬如其兰亭诗荘浪濠津。 巢步颍湄。
冥心真寄。 千载同归。
仅此而已。
但他却跟谢道韫一生相守,死后谢道韫寡居终老。我无法说那是为王凝之守节,我也无法再找出他们夫妻感情的记载来,有可能谢道韫对王凝之是有感情的,因为魏晋两朝,礼教不为名士而设,凭着谢家之声势,谢道韫之名声,她未必必须为王凝之守节;也有可能是毕竟当世无知心之人,与其再去勉强维持一段婚姻,倒不如独身来得惬意自在,这也很符合魏晋名士的洒脱之风。
王凝之与谢道韫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女儿成人后嫁给庾氏。
献之之痛
不要以为王谢这样的贵族就不会有婚姻的悲剧。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这个名气书法仅次于王羲之的才子,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晋书》中记载他“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娶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两人感情极深,但新安公主却对他一见钟情,逼着他跟表姐离婚,再娶公主。王献之一生郁郁,病重将死的时候,别人问他对自己这一辈子有什么看法,他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这句话,令人泪流满面。与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较,堪称情深比拟,不相上下。那是承载了一生的痴情,读此未尝不心痛。
这,记载在《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三十九。才高许多的王献之,却没有哥哥王凝之那么幸福的感情生活,娶的是才女,厮守的是终生。
糊涂幸福
然而王凝之的幸福总有些糊里糊涂。
据说,谢安为他这个珍爱的侄女选婿的时候,起初看中的并不是王凝之,而是王徽之。王徽之也是大名鼎鼎,最脍炙人口的便是他夜读左思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便趁着大雪前去拜访。但到其门口而不入,只留下几乎堪称魏晋风流之典范的一句话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但不知为什么,最终谢安选中的,并不是风流已天下闻名的王徽之,而是这个有些浑浑噩噩、平常平庸的王凝之。是以王凝之娶到这么才情无双的妻子,本就有些糊涂。
一如他生为王谢子弟,更因此而莅临兰亭盛会而幸福着一样。他的一生的幸福,几乎都是糊涂的。
身死非命
他的死也同样的糊涂。那是在他任会稽太守时,孙恩贼乱,王凝之居然死活都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等叛军逼近时,他才不得不相信,却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守住各路要津,贼兵不能犯。结果当然是城被攻破,王凝之却仍然不相信同一教派的孙恩会杀他,并不逃走。结果那也是显然的,被一刀枭首。死得糊里糊涂,让人哭笑不得。
而此时的谢道韫,面对虎狼叛军,竟然镇定自若,手持利刃而前,凛然面对杀人魔王孙恩。孙恩也不由得为之心折,竟不敢伤她。孙恩要杀她的外孙刘涛,谢道韫亢声而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掷地有声,孙恩为其所慑,放走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