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义

[近现代] 公元1912年-公元1984年

唐思义(1912-1984)

字子宜,本县书院乡人。幼入私塾,稍长,先后就读于本县大团小学,维勤中学和上海大夏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前身),并投师于上海名医秦伯未门下。当时,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国事维艰。唐思义忧国忧民,崇信医学救国,刻苦攻读,常常通宵达旦。他在《秋夜攻读》诗中记述了当时苦读的状况

桂华摇落月黄昏,玉露瀼瀼独闭门;

夜静灯清谁自遣,翻将旧学细重温。

埋头经典乐无穷,四壁虫声律奏同;

只手推开窗外月,晨鸡报晓古楼东。

1933年,唐思义中国医学院毕业,又两年,秦伯未处修业期满,遂返回原籍行医。他在《别诸学长》诗中表述他决心以医术服务桑梓、救国救民的心情

蒿目时艰嬾放歌,疮痍满地亲悲何;

医人医国原无二,此去江乡使命多。

唐思义回乡行医一年左右,被秦伯未召回上海,为秦氏襄理诊务,并任秦氏中医书局。1937年兼任中国医学院教授,讲授《内经》、《伤寒》等。这期间,他在秦伯未主编的《中医世界》、《中医指导录》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以行文严谨,崇尚实际著称。

解放后,秦伯未赴北京出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唐思义从上海回乡在大团挂牌行医,带头组建大团联合诊所,1956年定职于南汇县中心医院,任副主任中医师,兼任南京中医学院教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唐思义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上精益求精,高度负责;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他家住大团,每周末从中心医院回家,他不乘汽车,全靠步行,沿途还为农民治病。有的病家掌握他回家规律,等在路上延请他到家治病,他从不推托,有请必到,常常深夜才到家,有时甚至在病家过夜。他常常说“一个医生,如果拒绝病人,那是最不道德的。” 宅有个姓庄的女性病人,患了膨胀病,唐思义不仅多次上门为她诊病,见她家经济困难,还主动用自己的钱为她买药。唐思义家境并不宽裕,生活很清贫,但他对病人的馈赠,总是婉言谢绝。唐思义医术精湛,诊病不拘守常规,讲究运用辩证法。他常说“医生治病,要因人、因症、因地、因时置宜,丝丝入扣,辨证精确,不仅要知其常,还要知其变,切忌闭目按脉,不闻不问,故弄玄虚。”他以医德高尚、医术高明闻名远近,深受群众敬仰。

唐思义于行医的同时,还积极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培育新人。从50年代开始,在上级的支持下,他主持举办过多次中医人员技术培训班,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他以发扬光大中华医学为己任,在《赠别妇幼保健院诸同志》一诗中说

千年遗产积重重,奋战书城笔未慵;

寄语杏林诸旧侣,拚将热血祭神农。

桃李满园郁葱葱,漫言化雨沐春风;

用将心血勤浇灌,期卜他年一片红。

唐思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积极靠拢党的组织,几十年如一日。“文革”中,他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受尽委屈,妻子为此而 身亡,但他仍然坚信党,从不发一句怨言。1983年,他以72岁高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心潮澎湃,热情满怀,在《咏怀二首》中说

生吾父母知吾党,该把心声向党陈,

莫使残躯成瓠落,衰年报国剩余情。

万绪千端在革新,八仙过海见精神,

鲸鲵跋浪连天际,肯作逍遥自在人?

唐思义生前历任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南汇医学会理事长、县中医院顾问等职。遗著有《内经论要》、《伤寒论要》、《金匮论要》、《青主女科歌括》等医学著述和诗集《潮声集》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金大妹 (19121942)上海市浦东
王义生 (19121941)上海市浦东
叶隐谷 (19121991)上海市浦东
张南冥 (19121997)江苏省徐州邳州
刘峰 (19122000)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

吴仲超 (19021984)上海市浦东
顾维瑜 (19631984)上海市浦东
黄玉龙 (19631984)上海市浦东
冯玉林 (19631984)上海市奉贤
朱宪彝 (19031984)天津市和平区
刘正忠 (19281984)江苏省镇江句容市

[唐姓]名人

浦东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