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清] 公元1673年-公元1769年

沈德潜(1673~1769)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23岁起继承父业,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但他热衷功名,从22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时,已是67岁老翁。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在朝期间,他的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唱和并论及历代诗的源流升降。沈德潜这种受到皇帝隆遇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甚大。沈德潜年轻时曾受业于叶燮,他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叶燮的影响,但不能继承叶燮理论中的积极因素。他论诗的宗旨,主要见于所著《说诗□语》和他所编的《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书的序和凡例。他强调诗为封建政治服务。《说诗□语》开头就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他提倡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说诗□语》卷上),鼓吹儒家传统诗教。在艺术风格上,他讲究格调。他的所谓格,是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说诗□语》卷上),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而宋元流于卑靡(《唐诗别裁集·凡例》)实质上与明代前、后七子一样主张扬唐而抑宋。所谓调,即强调音律的重要性,他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说诗□语》卷上)又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同前)

木渎镇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天平山麓,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园林古镇,吴文化底蕴深厚,名山风光秀丽。全镇面积62.2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8.6万,外来人口超20万,历来是吴中重镇,素有石雕之乡、书法之乡、园林之乡之称,享有“吴中第一镇”的美誉,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

人物关系

老师
叶燮 (16271703)清初诗论家

同年(公元1673年)出生的名人

巩建丰 (16731748)前清教育家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
林宝树 (16731734)福建省龙岩市武平
赵国麟 (16731751)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山东省泰安市
福敏 (16731756)辽宁省辽阳白塔区

同年(公元1769年)去世的名人

董邦达 (16961769)浙江省杭州富阳
彭维新 (16791769)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
吴凤 (16991769)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范西屏 (17091769)浙江省嘉兴海宁
方世俊 (?~1769)清朝大臣 安徽省安庆桐城
方世儁 (?~1769)安徽省安庆桐城

[沈姓]名人

吴中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