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雄才(1903~1993)
罗雄才,广东兴宁县龙田镇鸳塘村人。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依靠堂叔父罗健瞻抚养。自幼聪颖,在凤汉小学读书时,就能自觉和刻苦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考上县立中学。这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时期,他除了认真学好功课之外,还读了许多报章杂志,从而萌生了民主和科学救国的思想。他中学毕业后,前往广州准备投考公费学校时,意外地会见了时任广东省参议会议员的同乡李曰京。李先生建议他到日本补习日文,生活费只需广东毫洋100元,如能认真学好日文,第二年就很有希望考取中国政府公费留学资格。罗雄才听后非常兴奋,决定去日留学。民国9年(1920)8月,罗雄才到了日本,就读“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文。刻苦自励,分秒必争,提高了日文的读写水平。两年后,考上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班第一高等学校,实现了公费求学的愿望。后来考进帝大理学部化学科学习。毕业后进入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有机化学3年。后来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罗雄才义愤填膺,毅然回国。
罗雄才回到广州后,任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化工系教授。后来日本占领广州时,他随学校西迁云南澄江。后又迁返粤北坪石。鉴于粤北局势动荡不定,他向广东省教育厅建议,在兴宁创办工业学校,以适应形势需要。学校领导同意经批准后,他被任为“广东省兴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他率部分师生从坪石回到兴宁,即利用神庙和民房作校舍,开设纺织和化学两科,招生上课;还就地筹款兴建新校舍。又增设机械、电机和土木工程3科。后来,坪石也沦陷,中山大学金曾澄校长及部分师生到达兴宁。罗雄才看到他们处境困难,先是向银行贷款解决他们的生活,继又让出部分校舍安排他们上课。不久,金校长委任罗雄才为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中大复迁广州。罗雄才亦回广州,续任工学院长仍兼兴宁工校校长。
建国后,罗雄才历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华南工学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年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他自1931年起担任大学教授和领导工作直到退休,历60多年。对大学的专业设置、校舍建设、师资调配、拟订并实施教学和科研计划等,历尽艰苦,费尽心血,对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罗雄才治学严谨,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精湛研究。曾参与编纂《最新化学大全》,其中第二、三分册是他编写的,内容充实,获得同行称许。1965年,倡议组织“中日高分子双边学术讨论会”,轮流在中国和日本举行,对促进两国学者的友谊和交流新的成果以及发展中国化学研究与生产同步进行作出了有益贡献。从50年代起,他一直担任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他努力组织、团结和指导广大化学工作者解决教学、科研和化工生产上的问题。在“文革”时期,还翻译了大量日文化学科技资料,供工厂学校参考,受到同行尊敬和爱戴。他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建国后先后被选为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人大代表,曾任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2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长期担任广东省民盟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省民盟名誉主委、民盟中央参议会常委。1993年11月2日在广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