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泽

[近现代] 公元1895年-公元1985年

李玉泽(1895~1985),字润生.阳庙乡聂村人。祖为医学世家,自幼刻苦攻读《内经》、《伤寒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脉经》等中医典籍。17岁开始行医,21岁在本村“德生堂”药店当坐堂医,后自设“润生堂”。1938年家乡沦陷,李玉泽携长子赴焦作,先后在“魁盛广”、“永康”等药铺为医。1948年开设“润生诊昕”。曾参加天津国医函授大学学习数年,获毕业文凭。1954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焦作卫生协会门诊部任主任兼医师、解放区医院副院长、市中医学校副校长、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市中医院副院长和名誉院长等职。

1952~1966年,多次当选为焦作矿区(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1959年出席河南省群英会。1978年出席河南省科技大会。

李玉泽对内、外、妇、儿诸科及杂病都有所研究。1920年,家乡霍乱流行,死者甚多。李玉泽根据《内经》医理,联系发病诸症,运用“三鱼石膏汤”加减进行治疗,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李玉泽认为要想治疗疾病必须查找疾病原因,才能正确辩证施治。1930年,乡间疟疾流行,时医一律按常规诊治,疾病非但不愈,反而越治越重,患者持续大热,亡者不少。李玉泽祥查病因后,认为当年气候炎热,辩证属温症,使用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均收良效。1936年,他诊治两位腹痛患者,症状虽然相同,但发病原因不同,他在治疗上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一患者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用消食导滞法治之,病人很快痊愈;另一患者系回民,当时正值“斋日”,患者系肩挑肉贩,早出晚归,饥劳失度,脾失转运,气血瘀滞引起疼痛,则用理气散结、健睥导滞法治之,收到良好效果。李玉泽推崇元代名医李东垣的观点,认为脾胃是供给机体营养的后天之本,五脏必须依赖睥胃之气旺盛,才能输布精气;五脏致养,九窃才能通致。他说“中医讲究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有时标本兼治。我更注意从治本入手。人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各脏腑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首先需要脾胃摄取食物,产生精、气、血、津液.所以脾为后天之本。”他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很注意补睥健胃,李玉泽处方用药,味不尚多,而贵在配伍科学。如虚症需补的,用黄芪、山药、党参60克也不为多,而荆芥、防风、柴胡、黄岑、黄连等风燥苦寒药,用3~6克也显过量。

李玉泽为人谦恭,医德高尚。早年在乡间行医,不分贫富亲疏,一视同仁,贫穷者常不收咏礼,还能救患者于垂危之中。至于随叫随到,送医上门,更为常事。由于李玉泽医术精湛,名播远近,慕名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有远道而来者,也育来函索方者,他总是尽力而为。1979年8月,一个南阳农村妇女为了看病,把房子都卖了,也未奏效。后闻焦作李医生医道高明,遂带着孩子和干粮专程前来求诊。在切准病症之后,经过1个多月悉心治疗,终获痊愈。她感激得流着眼泪说“李医生真是我仃]全家的救命恩人。”

李玉泽看病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但却从不自满。耄耋之年,仍读书、看报、作笔记,先舌整理自己的验方,医论汇集等20余本,约100万字。编写了《验方一得录》、《润生医学丛书》、《伤寒论经方歌括》、《润生医案》等学术性沦著。1978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皈了他的《水肿》一书,约20万字,他的医案、医论、验方等常被一些书刊选登,如《千家妙方》一书选入他的验方6个,《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一书收入他的验方5个,《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一书也有他的医案。1985年病故,终年90岁。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靳尚超 (18951944)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
翟学棠 (18951946)河南省焦作市修武
王冠英 (18951969)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
李汉卿 (18951941)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吴惠元 (18951971)河南省焦作市博爱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贾诚之 (19001985)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
康师尧 (19211985)河南省焦作市博爱
贾诚芝 (19001985)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
任应 (19181985)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刘歧 (19241985)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李淑艺 (19121985)河南省焦作市孟州

[李姓]名人

北京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