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汉(1915~1967)陕西安定(今子长)人。出身贫寒,八岁时一边给富户放牧,一边上学。初小毕业后,被其父送往县城一所高等小学当工友,除打铃、扫地外,便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竟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阅读进步书刊,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入党后,奉党组织指示和李赤然在县城开了一个豆腐坊,作为谢子长游击队在城内的联络点。一天,他们得知国民党县长要去某镇开会,便及时通报给中共地下组织。中共地下组织派游击队在栾家坪设伏,将其击毙。1934年春,担任中共安定县中区区委书记;1935年3月调任中共秀延县四区(栾家坪区)区委书记、曲子县县委书记。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于1937年9月调任中共定环县委书记。同年10月,定环县撤销,辖区分别划归定边县和环县,刘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环县地处陕甘交界,是陕甘宁边区西部屏障和对敌斗争的战略要地。他领导军民对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和摩擦,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先后平息了三次武装叛乱,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对敌斗争的模范县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警备三旅七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等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率全团配合兄弟部队,英勇地抗击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七天七夜,多处负伤。1949年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等。
甘肃全境解放后,刘任中共张掖地委书记,1950年8月调任甘肃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新解放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在张掖,他率地委一班人深入各县,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剿匪除霸、生产自救;到省政府后,他协助财经委主任张德生整顿金融、平抑物价、发展工农业生产,为张掖地区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甘肃省的国民经济恢复,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1年12月起,任铁道部西北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局长,铁道部工程局、设计总局、基建总局局长等职。他冒着酷暑、严寒,参与指挥西兰铁路、宝成铁路和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为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1960年,他婉谢了党组织要他出任铁道部副部长职务的安排意见,回西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1964年,国务院批准修建刘家峡水电站,他被任命为工作组组长,再赴甘肃,运用他指挥建设大型铁路工作的丰富经验,使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正当发电机组安装完毕,强大的电力即将输往西北各省区时,“文革”开始了,电站建设受到严重干扰。1966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他为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尽管时间只有两三个月,1967年2月省委即被造反派夺权,但他还是顶住种种压力,指挥了这个大型电站工程最后的收尾工作。这时,他横遭林彪-集团的残酷破孩,被打得昏迷不醒长达数日,送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抢救无效,同月2 7日含冤辞世。1979年5月5日,中共甘肃省委为他昭雪平反。经中共中央批准,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