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訚(1903~1971)
何培訚,藤山(今仓山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国经营茶业。培訚8岁入私塾,10岁转入益闻小学就读。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辍学到花炮店当学徒。18岁以后他先后跟随黄联钊、刘友敬作茶叶经纪人。
培訚从民国13年(1924)起试制茶叶销售。3年后在仓前山埔顶设立何同泰茶厂,生产茶叶运往天津销售。他精于选茶,善于用花,对各种茶叶分别窨于重花和轻花,均能恰到好处。他用“哺花”(下午采的花)用于好茶,“早花”(清晨采的花)用于次茶。为掌握窨制花茶的火候,他搬到厂里住,随时到焙房检查,总结经验。在窨花季节里,他每晚二、三次检查温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益求精地提高花茶的质量。民国19年,他将一批“三角片”(好茶的碎末)窨以重花运往天津销售。由于茶叶质量高、香味浓,担售价达140元,创造当时售价的最高纪录。何同泰茶厂生产的“三角片”与茉莉花茶,驰名北方各地。
民国24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他与徐汉搓等人合伙开设南方茶厂(对外仍沿用何同泰招牌),并逐步建立产、供、销系统。在茶源方面,除在福州直接进货外,还在省内罗源、宁德等茶区设立收购点,省外杭州市、屯溪、台北等地也设置收购机构,为保证花源,他每年冬季向各花贩及附近花农发放无息贷款,作为第二年购花的预付款,并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地设立销售机构。茶厂还开设邮售部,手续简便、发货迅速,全国许多小茶叶铺都直接通过邮局向茶厂邮购茶叶。由于他经营有方,不到5年,茶厂资本从21万元增长到166万元。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茶厂受到严重的打击,茶叶不能通过海运销售,运往沈家门的大量花茶又被日军掠走。民国29年茶厂停办股东解体。民国33年福州沦陷,他逃难到永泰,茶厂被日军洗劫一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集资恢复何同泰茶厂。民国35年他从台湾引进全套制茶设备,建立规模较大的制茶厂。由于他对福州实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先后被选任福州市商会委员、常务理事、茶叶公会理事长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从事茶叶生产。1952年后,先后被选任福州市茶商同业公会主任委员、福州市工商联筹备会常务理事、福州市人民代表、福州市政协委员等职务。1956年何同泰茶厂参加公私合营,培訚留任福州茶厂任审评员、生产技术股副股长。1957年被错划为 分子,下放车间劳动。1971年病逝,享年69岁。1978年,中共福州茶厂委员会为他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