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乃民

[近现代] 公元1902年-公元1966年

何乃民(1902—1966),义乌夏演何斯路人。中国汽车界老一辈著名工程师、教授、研究员。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交通部技术委员会专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汽车运用研究室副主任、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从事我国的汽车事业的初创工作,为祖国汽车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1902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何乃民出生在何斯路这个山沟沟的农村里。何乃民出生的时候,正是满清政府腐朽没落、行将崩溃之际,面对国家千疮百孔,民族饱受外敌欺凌,与所有有志男儿一样,青年何乃民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决心寻求富国强民之路。1921年,何乃民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里昂中央工业学院。回国时,国内还只有寥寥几辆进口汽车,他深知发展交通事业对振兴民族工业之重要,因而不断探索着发展我国汽车事业的道路。他在1936年初版的《高等汽车学》序言中写道“有汽车行驶矣,但均购自外洋,则国家财富外漏,亦非所以谋交通根本解决之道。所以欲利民行,必须设法自己设厂制造汽车。”然而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何乃民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他并不心灰意冷,为了完成祖国汽车交通事业的初创工作,传播汽车技术,培养汽车科技人才,他教书写书,孜孜不倦,热切向往着中国人能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汽车交通事业那一天的到来。

共和国成立伊始,一家外商公司欲以高薪聘请何乃民担任总工程师,但何乃民毅然拒绝。他说留学毕业时,没有留在外国;抗战时誓不当-奴,不给外敌卖命,流离奔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如今解放了,正是独立自主搞汽车制造的时候,岂能给外国人打工?于是,受陈毅同志之召,何乃民离开繁华的上海,到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后调到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作为国内最早的汽车工业专家,何乃民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筹建汽车科 用实验室,制定交通科学发展规划,开展交通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汽车工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二)

何乃民从青年时代起,就为传播汽车技术,培养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祖国的汽车工业潜心研究,勤奋著述。1930年,他写了第一本著作——《汽车学纲要》,这是我国最早的几部有关汽车的书籍之一。之后,他又写了数百万字的汽车知识讲稿、书籍及论文,仅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的著作就有17种。他的著作,既介绍了外国汽车先进技术,又总结了我国自己的经验,成为我国汽车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他写书精益求精,不断修改,如《汽车修理学》、《高等汽车学》、《汽车设计》等都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其中《汽车修理学》一书相继出过18版修订本。他认为,汽车工业在不断进步,书不经修改就重印,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读者。因此,每当收到新出版的样书时,他就开始在新书上密密麻麻地不断修改充实。精雕细刻地写书,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用车轮的“轮”字给刚出世的女儿取名。

何乃民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深厚的实践经验。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虽然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球溃疡,但他还是冒着大出血的危险,一直坚持和青年人到各地进行调查,对国产汽车的设计、使用、保养、维修、拖挂等课题进行研究。为了研究山区行车,他登上了川贵高原;为了研究热带行车,他来到南域广东;为了研究沙漠行车,他又远走天山南北。他有一只厚实的本色木箱,战乱中颠沛流离,建国后屡次调动工作,走南闯北,一直随身携带,因为里面珍藏着他的手稿和资料。抗战胜利后,何乃民举家由重庆返回上海,家中大部分物品在托运中沉于三峡江底,随身携带着的这只木箱则幸免于难,他为此额手称庆。不料“文革”期间这只木箱却被砸碎了,里面的手稿和资料也被抢走了,并成了“罪证”,最终毁于一旦。

(三)

何乃民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祟尚务实,厌恶空谈。他刚直不阿,对不符合科学的东西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从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更不慑于权势违心地阿谀奉承。1958年,由于受浮夸风的影响,汽车运输界搞起了不科学的“百吨列车”。当时有人头脑发热,不顾车情,不问路况,竞相超负荷运载,让一辆四吨载量的解放牌汽车拖一二十辆挂车,号称“百吨列车”。面对这种违背科学的荒唐之举,在旁人明知不对却不敢反对阶情况下,何乃民却敢于冒着被批为“不支持新生事物”、“右倾保守”的危险挺身而出,在各种场合苦口婆心、据理力陈汽车应合理拖挂。于是,他挨了许多批评,被扣了许多帽子,但他从不顾个人毁誉,仍坚持己见。有的亲友忍不住劝他“算了吧,又不是你自己的汽车,人家爱拖多少就拖多少吧!”何乃民出于对汽车神圣的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毅然回答“正因为是国家的汽车我才不能不管,不然国家要我们这些搞汽车的人干什么?”他对家人表示“反对不科学的拖挂,哪怕全国只剩下我何乃民一个人,我也要坚持!”

由于在广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发言批评了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浮夸风,“文革”刚开始时,林彪、“-”就诬陷他参加了“向党进攻的黑会”。何乃民还多次提出,我国要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要有先进的现代汽车,要修建高速公路,必须尽快培养汽车设计、制造和运输的科研人才,呼吁引进国外汽车工业的先进技术,派送人员出国留学,但林彪、“-”则强加给他“贪大求洋”、“洋奴哲学”、“看不到社会主义成绩”等一系列罪名。面对逆境,何乃民仍坚持认为,搞科学技术也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要有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自己的言行要从科学出发,决不能为附和权势而违背科学。结果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这位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老人,由于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不幸于1966年8月23日含冤去世,终年64岁。

“-”粉碎后,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何乃民这位为祖国的汽车交通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汽车工业专家,也终于得到了彻底平反。

主要参考资料

《高等汽车学》第1册,商务印书馆1954年第8版

《汽车运输》杂志,西安公路学院主编,1980年2月版

《光明的报》,1979年12月19日

来源 义乌市档案局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肖正纲 (19021942)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金寿兴 (19021955)浙江省台州椒江区
邹努 (19021927)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
陈葆元 (19021932)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
余金德 (19021937)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蒋新苟 (19431966)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
蔡永令 (19011966)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
项绍明 (19081966)浙江省嘉兴海宁
黄文弼 (18931966)考古学家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
樊西曼 (19151966)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林家枝烈士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

[何姓]名人

义乌市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