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凌云(1898—1985),大东乡泮溪村人。出身贫苦,10多岁开始学雕刻,先后在福建省平和、漳州、龙海等地从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雕刻师。
民国7年(1918)和民国18年他先后两次去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雕刻(“剑潭寺”传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游览此地,宝剑跌落水潭,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建的),为不少大型建筑、名胜古迹、庵堂庙宇、房屋椽角门楼等装饰雕刻了花卉、人像、神像、鱼禽、鸟兽等。他的技巧独创一格,凝聚了南方雕刻的细腻和北方雕刻的粗犷,成为台湾省的金漆木雕工艺同一流派的名师,并常与同行比艺得标。
民国20年(1931),凌云回到家乡,一直在县内和福建漳州等地继续从事雕刻工艺。建国后,他得到人民政府的关注,工艺美术的专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1957年,大埔县人民委员会授予他“老师傅”、“老艺人”的称号;同年8月被选为大埔县第一届政协委员。1959年5月,获广东省文化局、省手工业局、省手工业联社、省轻工业厅、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等单位颁发的广东工艺美术优秀奖。1964年,大埔县工艺美术厂请他当老师傅,他带徒30多人,其中技术较高的有张富发、罗振伦等。凌云本人的作品闻名中外。他精心设计塑造的立体金漆木雕,如三国的“赵子龙过江救主”,宋朝的“穆桂英挂帅”,还有“五虎回朝”,以及“观音娘娘”、“十八罗汉”、“福禄寿”等,无不栩栩如生。他创作的金漆木雕美术品送往历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多次送往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都博得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外商的赞赏,多次获出口优质作品奖。他亲手雕刻的工艺美术品,远销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年代后期,他创作的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平雕“人勤春早”,被选挂在广州文化公园工艺馆正门上。1975年,新西兰作家露易·艾黎来大埔走访陶瓷地区后,还专程去大埔工艺美术厂参观他创作的“十八罗汉”等立体金漆木雕。艾黎用中国话说“真了不起!”
他逝世后,遗作平板空雕“孔明点将”还获1986年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