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彝康

[近现代] 公元1909年-

陈彝康,字子乐,别名信坚,1909年6月出生于始兴县与民顿岗围下官厅村。幼年时随父母在南雄生活,先后在中站、里东、修仁小学读书,后来考取始兴中学续读生,直到毕业;1927年9月在广州中德中学读高中半年;1928年考入国民党第十一军军官教导队,一年后毕业,分配在蔡廷锴部任连政训员(上尉),随蔡廷锴部队参加过军阀混战的蒋桂战争和蒋、冯、阎大战的广西、湖南、山东、河南等战役。

陈彝康所在部队国民党第十九路军。1932年1月,十九路军駐防上海,日军从海域进攻上海,陈彝康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此后,十九路军调往福建,陈彝康请假回家,在顿岗小学教书。“福建事变”爆发,陈彝康奉令回十九路军,代理团政治指导员,参加反蒋斗争。“福建事变”失败后,于1934年4月回到家乡。8月,与张铭、刘世周、陈亿勋一起,在顿岗组织“嘤鸣读书会”,秘密传阅进步书刊《中华时报》、《向导》等。以后在东流、田心、周所一带发动群众,组织“耕牛会”、“兄弟会”、“陂水会”,团结贫苦农民,与地方恶霸势力斗争。12月,红军干部刘梦兰因伤流落于江口,陈彝康将其安置在顿岗小学做杂工,刘梦兰向陈彝康等介绍中央苏区斗争情况,陈彝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坚定了革命斗争的信念。

1936年,参加秘密革命团体“始兴青年歃血团”。粤北第一次紧张时,通过吴新民、刘世周的关系,到风度小学参加抗日自卫团工作。1942年春,他奉命以家乡围下村为活动据点,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活动地方有顿岗小学、铁寨、风度、八约等地区。1945年2月1日,日军入侵始兴。根据县临工委的指示,陈彝康把围下村“和乡会”的松动弹药掌握起来,成立了“围下抗日自卫队”,准备抗击日军。5月13日,风度抗日自卫大队成立,陈彝康被任命为(顿岗)第四中队指导员(后任中队长),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活动,先后率队参加抗击日军和收复县城的战斗。9月,东纵、珠纵北上部队到达始兴,陈彝康奉令率队与东纵部队活动,为部队带路、筹款。参加了攻打深渡水联防队的战斗。由于陈彝康作战英勇、指挥果断,出色完成任务。于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6月,东纵粤北部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陈彝康留下在南山隐蔽,并为负责人之一,11月,接上级指令率队为部队征粮、筹款,12月,参加反“三征”斗争。粤赣湘边总队五支队成立时,陈彝康被任命为澄江大队大队长。

1948年1月,国民党军在始兴、南雄一带“清剿”,陈彝康在三支队支队长吴伯仲的率领下,随队向江西赣南进发,以后在湘南桂东一带活动。在一次战斗后,随队伍回到始兴。

1949年6月,在人民武装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陈彝康奉命为北二支代表、五支队支队长邓文礼做好与国民党始兴县县长饶纪绵会面、谈判的保卫工作,通过谈判,饶纪綿接受北二支条件,决心起义,于9月23日奉命率队武装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陈彝康调往仁化县工作,先后任-副局长、城口镇乡长等职。1952年调回始兴,任始兴县民政科长,后任教师。因酒醉违纪犯错误,1958年3月送劳动教养。后经县-复查原定案事实无异,但无严重后果,属人民内部矛盾,原-不当,予以纠正。陈彝康于1963年8月病故,终年54年。1982年4月3日经县落实办、-研究,报县委同意,按干部病故待遇,由县财政局补发抚恤金、安葬费,并恢复国家干部名誉。

顿岗镇顿岗镇是始兴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系华夏古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人口(今福建、江西一带)几次南迁。他们在粤北最大的盆地——始兴盆地落足生根、生活和劳作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存下来。由于历代屯兵、贮粮的需要,在始兴-原的主要村落建立储粮、屯兵的所、营,久而久之,这些村落便以所、营定名,形成了五所(吴所、周所、罗所、沈所……

经历历史事件

蒋桂战争(公元1929年)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薛叔达 (19091998)广东省韶关市乐昌
谢又生 (19091994)广东省韶关市乐昌
雷亚东 (19091927)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
廖亚排 (19091947)广东省河源市东源
陈国汉 (19091947)广东省河源市东源

[陈姓]名人

始兴名人推荐

名人专题